穿越風暴海域的先驅者——平潭海峽公鐵大橋。
武漢長江大橋建設期間,工人使用鉚釘風槍進行鉚釘鉚合和鋼梁拼接,直至鉚釘完全填滿眼孔。
1957年10月15日,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。
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,港珠澳大橋。
滬蘇通長江大橋。
大橋局創造的中國第一、世界之最
武漢長江大橋(1957)——萬里長江第一橋
南京長江大橋(1968)——新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梁
汕頭海灣大橋(1995)——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懸索橋
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(2009)——世界首座三索面三主桁公鐵兩用斜拉橋
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(2011)——世界上首座雙連拱六線鐵路大橋
武漢二七長江大橋(2011)——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鋼-混凝土結合梁斜拉橋
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(2014)——世界首座三塔四跨結合梁公路懸索橋
浩吉鐵路荊州長江公鐵大橋(2017)——世界載重最大公鐵兩用斜拉橋
港珠澳大橋(2018)——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
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(2019)——世界最大跨度雙層公路懸索橋
平潭海峽公鐵大橋(2019)——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
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(2020)——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公鐵兩用斜拉橋
五峰山長江大橋(2020)——國內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
麗香鐵路虎跳峽金沙江大橋(2023)——世界首座現代鐵路專用懸索橋
常泰長江大橋(在建)——世界在建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
張靖皋長江大橋(在建)——世界最大跨度橋梁
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大橋(在建)——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大橋
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(在建)——世界最長跨海高速鐵路橋
新中國第一家專業建橋機構——中鐵大橋局(前身為鐵道部大橋工程局)。
她是一座熔爐。在這里鍛造的建橋鐵軍,用七十載繪就橋梁強國圖景,讓一座座壯美的中國橋,成為時代奔流的符號。
她是一面旗幟。由她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、南京長江大橋、杭州灣跨海大橋、港珠澳大橋、滬蘇通長江大橋等經典工程已成為建筑典范、歷史印記。
她是一所學校。70年來,從這里走出了5名院士、7名全國勘測設計大師及數以萬計的橋梁工程師,先后斬獲33項國家科學技術獎。
她是一座高山。4000多座精品工程,筑就質量豐碑、精神豐碑。在共和國的發展史上,她一點點延伸“橋”的跨度,一次次雕琢“橋”之造型,一次次更新建橋理念,見證著時代變遷……
一座熔爐:在時代呼喚中誕生 在偉人關懷中成長
1953年2月16日,農歷大年初三的夜晚,漢口大智門車站,大雪紛飛。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副書記兼湖北省委書記李先念、中南局副書記李雪峰、武漢市委第一書記王任重一行,急切地等待著毛澤東的專列。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第一次來武漢視察。
“看武漢長江大橋選址”,成為毛澤東湖北之行的一個環節。
彼時,長江上沒有大橋。南來北往的人和物只能通過木船或者輪渡運輸,費工費時。若是碰上大風大霧天氣,輪船、木船還會被迫停航。
建設武漢長江大橋,不僅讓武漢三鎮成為整體,更打通了中國南北交通梗阻,這是武漢人的熱切愿望,更是全國人民,乃至千百年來華夏兒女的夙愿。
一代代有識之士也曾反復規劃、提議過大橋的修建。
歷史上,在1913年、1929年、1935年、1946年,建造武漢長江大橋的規劃被4次提出,但最終都不了了之。當時有民謠:“黃河水,長江橋;治不好,修不了。”表達了人們對這種結果無奈的心態。
1949年9月,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成立。63歲的橋梁專家李文驥聯合茅以升等一批橋梁專家,向中央遞交了《籌建武漢紀念橋建議書》,建議建造武漢長江大橋,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的紀念建筑。
李文驥等人的建議書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,規劃建設武漢長江大橋很快被提上新中國建設的重要日程。1949年9月,毛澤東在北平主持召開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,會議通過了建造武漢長江大橋的議案。
大橋的選址工作經歷了許多挫折,先后共作了八個橋址線方案。1953年2月18日,毛澤東在武漢聽取中南局負責人關于大橋勘測設計的匯報后,饒有興趣地登上武昌黃鶴樓,視察了大橋橋址。
在毛澤東的關懷和重視下,武漢長江大橋的規劃建設加快了步伐。1953年4月1日,經周恩來總理批準,鐵道部正式成立大橋工程局,新成立的她恰如一座“熔爐”,點燃了中國橋梁建造的“熊熊烈火”。
大橋建設期間,1956年5月,毛澤東還專門視察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工地,并留下了“建成學會”的囑托,即建成大橋、學會技術。
1957年10月15日,在大橋局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,“萬里長江第一橋”——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,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現代化橋梁,從此祖國大江南北掀起了建橋熱,一座座“中國橋”跨越了天塹、連接了民心,帶來了發展與希望。
一面旗幟:4000多座大橋 座座成為質量豐碑
1956年7月,武漢長江大橋施工步入尾聲,問題卻突然冒出來:在檢查第一孔鋼梁鉚釘桿和鉚釘孔的密度時,質檢人員發現一萬多顆鉚釘填充不夠緊密。換掉可能費時費力造成損失,不換掉將來可能出現隱患。
對此,當時的中鐵大橋局局長彭敏認為“不要看三年五年,要看十年八年,要有戰略眼光”,他提出一定要高標準、高質量,不惜返工。最終,中鐵大橋局黨委經過慎重研究,決定鏟除一萬多顆不合格的鉚釘,重新施工。大橋局“精雕細琢,百年品質”的質量理念在此時已然發芽。
1957年建成通車的武漢長江大橋,是大橋局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大橋,也是“萬里長江第一橋”。如今,武漢長江大橋依然巍然挺立、車水馬龍,被贊為“橋堅強”——歷經70多次撞擊和10多次特大洪水侵襲,仍安然無恙。
“質量意識從一開始就熔鑄在大橋局人的血液中。”中鐵大橋局總經理毛偉琦說。
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,不僅僅教會了第一代橋梁工程師修橋,更重要的是在第一代橋梁工程師的腦海中,打下了深深的質量烙印。堅守質量從此成為中鐵大橋局的一種傳統,一代一代傳承下來。
在南京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,部分墩身出現混凝土質量缺陷,時任中鐵大橋局局長宋次中力排眾議,決定“推倒重來”,不讓大橋結構留下任何隱患。
“我們承諾,以大橋質量為生命,對大橋質量終身負責!”——1999年,中鐵大橋局在蕪湖長江大橋施工現場發出質量宣言。“當時,《質量宣言》振聾發聵,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,對建筑領域的工程質量提升起到了導向和推動作用。”中鐵大橋局安全質量環保監督部部長吳杰良說。
“精雕細琢、百年品質。”70年過去,中鐵大橋局始終堅持這一理念。
2023年初,廣東深中通道項目護欄建設中出現誤差,中鐵大橋局的建設者斷然把存在可疑問題的護欄全部拆除重建。
自1953年成立以來,中鐵大橋局始終將質量意識貫穿工程設計、建造、維護全流程,將橋梁科學研究、工程設計、裝備研發、工程建造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,在全世界建造了4000多座橋梁,至今沒有發生過一起質量事故。
憑借著“精益求精、代代相傳”的質量意識和質量實踐。2018年,中鐵大橋局捧回“中國質量獎”,這是對質量信譽過硬企業的高度肯定。
一所學校:“建橋禁區”挑戰不可能 開創一系列世界領先
位于武漢市漢陽區的橋梁博物館,生動展現了中國古代橋梁、近現代橋梁的鮮活歷史。館長成莉玲認為,70年來中鐵大橋局修建的橋梁造型越來越新穎、功能越來越齊全,已成為世界橋梁建設成果的縮影。
從青藏高原的沱沱河到奔騰不息的入海口,從中國到世界,70年來,中鐵大橋局已經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建設了4000多座大橋,斬獲33項國家科學技術獎、30余項國際橋梁大獎,50項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、35項詹天佑大獎、43項國家優質工程獎。
“建一座‘橋’,實現一批創新,培育一批新人。”毛偉琦說,創新已經成為驅動中鐵大橋局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。
江河湖海、深山峽谷、大漠戈壁、高原凍土。正是縱橫的廣袤國土,正是這些難以逾越的天塹,給了大橋人施展技藝的舞臺。
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——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、我國首座千米級公鐵兩用懸索橋——連鎮鐵路五峰山大橋、屹立在曾被稱為“建橋禁區”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……在一座座世界級大橋的修建中,中鐵大橋局不斷攻堅關鍵核心技術,一次次拔高中國橋的“天花板”。
新工藝突破、新設備投入,讓一座座大橋在建設中,變水上施工為陸地施工、變高空作業為平地作業、變現場拼裝為工廠制造、變人工操作為機械作業,世界橋梁建設的速度紀錄,由此也不斷刷新。珊瑚礁、地震帶、強風區……眾多曾經的“建橋禁區”難題先后被攻克。
毛偉琦表示,70年來,中鐵大橋局不僅為社會貢獻了高品質的橋梁工程實體,還帶動了我國橋梁工程在標準規范、計算理論、結論分析、模型試驗、材料科學、施工工藝、監測控制、專業設備等方面的長足進步:
開創了現代懸索橋技術——從汕頭海灣大橋起步,經西陵長江大橋、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、楊泗港長江大橋、張靖皋長江大橋等重要橋梁的發展,技術日趨成熟,其中張靖皋長江大橋主跨達到2300米,成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懸索橋。
開創了現代鐵路斜拉橋技術——以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、滬蘇通長江大橋、常泰長江大橋等為代表,讓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實現了跨度從百米到千米、四線到六線、客運到重載、普速到高速的全方位突破。
開創了大跨度拱橋技術——占領了世界同類橋梁建造技術的制高點,建成了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、宜賓金沙江公鐵兩用橋、成貴鐵路鴨池河大橋、秭歸長江大橋等重大橋梁工程,推動了世界大跨度拱橋造建技術的發展。
開創了超長跨海大橋技術——引領我國橋梁由內陸走向海洋,推動海洋強國戰略順利實施,東海大橋、杭州灣大橋、膠州灣大橋、港珠澳大橋、平潭海峽公鐵大橋、深中通道工程等一批舉世矚目的跨海大橋成功橫越滄海。
開創了多種新的橋梁結構——建設了以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、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大橋為代表的斜拉-懸索協作結構體系橋梁,以巢馬鐵路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、黃茅海大橋、甌江北口大橋等為代表的多塔大跨橋梁,掀起了橋梁建設新的時代潮流。
依托超級工程,中鐵大橋局還大力推動科技創新,研發制造了一系列技術領先的建橋裝備:全球最大水平臂上回轉自升式塔式起重機之一XGT15000-600S塔機、國內起重能力最大的爬坡式架梁吊機WD100A爬坡式架梁吊機,以“大橋海鷗號”“天一號”“小天鵝號”等為代表的“海上施工艦隊”,這些裝備引領中國建橋技術走在世界前沿。
一座高山:積極服務社會 見證中華大地滄海桑田
“最牛”建橋企業如何煉成?
中鐵大橋局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張敏認為,獨具特色的橋文化是引領企業劈波斬浪、踏浪前行的關鍵。
“一橋飛架南北,天塹變通途。”70年來,中鐵大橋局不僅憑借高超的施工技藝跨越物理“天塹”,更不斷“超越自我”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橋文化。
從峽谷上移梁到滔天巨浪中打樁,鋼筋混凝土組成雄偉大橋,開拓創新、攻堅克難、勇攀高峰的奮斗精神奏響大橋人的凱歌。
“建設南京長江大橋的時候,有一個潛水英雄叫胡寶玲,在當時技術裝備并不先進的情況下,冒著生命危險下潛到水下70米的深度,挑戰了人體極限。”張敏說,在一代又一代大橋人跨越天塹,超越自我的過程中,守住了建橋報國的初心使命,積淀了“堅守質量、傳承創新”的光榮傳統,踐行了不忘初心、奮發圖強、傳承創新、堅守質量、逐夢速度的“五大里程碑”精神。
2019年5月18日,為展示豐富燦爛的中國橋梁史和更好傳承“五大里程碑”精神,中鐵大橋局成立了國內首家綜合性橋梁博物館。展館由3000平方米室內館及2萬平方米室外橋梁主題公園組成。自開館以來,線上線下累計接待社會公眾超過700萬人次,成為公眾了解中華橋梁史的重要科普基地。
“身為大橋局的一員,我感到無比自豪。”中鐵大橋局深中通道項目辦公室主任朱劍說,從象牙塔步入社會,大橋局給了自己學習成長、干事創業的舞臺,自己也在參建一項項超級工程中感受到祖國發展的澎湃之勢。
1957年,“萬里長江第一橋”——武漢長江大橋通車,成為“一五”計劃標志性工程,建設者們見證了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逐漸成型。
1968年,南京長江大橋通車,他們見證了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歷程。
1973年12月,九江長江大橋開建,到1993年1月通車,他們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偉大歷程。
2000年9月,蕪湖長江大橋通車,他們見證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、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”號角的吹響。
2006年東海大橋、2008年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,他們見證了北京奧運會的榮耀時刻。
2022年,北京冬奧會期間,中鐵大橋局助力冬奧會配套工程京張高鐵順利拉通!
唐山地震、1998年洪水、汶川地震、非典期間、新冠肺炎期間、北京奧運會、上海世博會、廣州亞運會等,回望歷史的許多重大時刻,中鐵大橋局都就近參與救援、就近參與建設。今年12月18日,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.2級地震,中鐵大橋局蘭合鐵路4標項目部成功清除約60公里的障礙物,為救援打開了通道。
強黨建、興文化。2022年6月29日,中鐵大橋局向社會發布“橋頭堡·黨建”品牌。一切工作到支部,一切工作到項目。在強黨建的驅動下,中鐵大橋局把黨建優勢有效轉化為企業發展效能,獲評“改革開放40年中國企業文化優秀單位”“建國七十周年·全國建筑業企業文化經典案例”。
服務國家“一帶一路”倡議。中鐵大橋局不斷向世界輸出“中國技術”“中國標準”“中國品牌”,從承擔國家對外經援任務,到深度參與國際市場競標,再到深耕海外“根據地”,孟加拉帕德瑪大橋、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橋、坦桑尼亞尼雷爾大橋等40多項國際工程閃耀“一帶一路”。
大江東去浪淘盡,千古風流看今朝。張敏表示,經過70年的發展,中鐵大橋局已經形成了現代企業經營制度,建立起以橋梁為主導,海上風電等為輔的多元產業格局。站在70年的歷史節點,中鐵大橋局全體職工將繼續不忘初心、奮勇前行,全力以赴打造世界一流建橋企業,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作出新的、更大貢獻!
上一篇:
下一篇: